Health Blog Content

主頁 > 健康資訊 > 關注日三科會診 圍堵糖尿病

關注日三科會診 圍堵糖尿病

香港現時每十人就有一人是糖尿病患者,當中以中老年個案居多,近年更明顯變得年輕化,雖然糖尿病難以根治,但建立良好生活及飲食習慣,能有效控制病情。今日是「世界糖尿病日」,為呼籲及助大眾防患,三位醫生作跨科「會診」,闡釋堵截糖尿病魔的關鍵。 


dreamstime_s_249113128.jpeg

內分泌及糖尿科建議 

內分泌及糖尿科醫生黃卓力指,要預防糖尿病,離不開體重控制、飲食和運動。曾有大型研究指,注意飲食和運動,再加上減掉5%至10%體重,效果會比食藥更理想。此外,現時也有藥物幫助預防糖尿病,最常見是「甲福明」。至於糖尿病主要多發生在中老年人身上,原因是隨年紀漸大,胰島素分泌能力會變差,若再加上缺乏運動,肌肉代謝血糖的能力變弱,間接導致胰島素敏感度亦降低。少動多坐亦會導致中年發福,而肥胖會增加「胰島素阻抗」情況。如為中央肥胖,內臟脂肪更會釋放脂肪素而引致發炎,導致胰島素「工作不順」。 

 

黃醫生建議,大家尤其若屬高危一族,於飲食調控上,不妨奉行地中海式飲食,因有臨牀研究發現,主要強調植物性食物,例如蔬菜、豆類、堅果、種子、水果、穀物,還有魚、海鮮和乳製品,以及食用植物油如橄欖等的地中海式飲食方式,有助減患糖尿病的風險,也可助減少體內部分膽固醇,以及減患心血管病的風險。 

 

其他飲食模式如素食,或低脂肪飲食即脂肪佔一天總熱量低於30%;低碳水化合物飲食,即碳水化合物佔一天總熱量中低於30%至40%;還有選擇低升糖指數膳食,減少精製飲食等,均有助血糖不會上升太多,以及可減少發胖機率。先吃菜和肉後才吃碳水化合物的進食次序,則可減慢吸收,從而延緩升糖速度。加上別一次過大量進食,把總分量平均分配在各餐飲食,好像一般人可粗略地分配,早餐吃40克碳水化合物,午餐或晚餐50克至60克,中間作少量的零食分配。再配合恆常運動,以增加胰島素敏感度,成效會更理想。 

 

普通科給兒童忠告 

普通科醫生林冬指,小童肥胖會易患二型糖尿病,導致血液中的糖分增加,以至有高血脂、高血壓、關節痛、呼吸困難,甚至有非酒精型脂肪肝,這些均為常見的兒童肥胖併發症。 

 

有說法指,如果孩童時期過胖,有機會增加成年後患糖尿病的風險,原因為何?林醫生直言,肥胖兒童如不好好改善生活習慣,到成年時仍會傾向肥胖,而成年人肥胖,多有「胰島素阻抗」問題,這會令體內胰島素不能妥善有效控制糖分,自然便會傾向形成二型糖尿病,這就是為甚麼孩童時肥胖,會導致成年時有糖尿病的原因。 

 

來自心臟科指引 

何解糖尿病跟心臟病會有關係?心臟科醫生符朝麗說:「據統計指,有三成以上糖尿病人死於心血管疾病,而糖尿病人很多的病變併發症,全都與糖尿病引致血管病變息息相關。當中的併發症包括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、糖尿病腎臟病變及糖尿病神經病變。」 

 

患有糖尿病而心臟出現問題,應如何醫治?符醫生指,首要保持正面心態,積極面對治療,「患者要遵從醫生指示,準時按量食藥,以及長期定時覆診及檢查,以避免突發急性疾病。另要按醫生指示,飲食加以戒口,閒時少坐,要多做運動,活動身體。戒除不良習慣如夜生活、抽煙酗酒等。日常工作和生活要平衡,常保持警覺,如有特發徵狀應及早就醫。」 


黃卓力醫生
內分泌及糖尿科

相關文章